■华燕 27天,对于一般人而言,只不过是漫长人生路上的弹指一瞬,但对于赣西医院外三科患者欧某来说,却是数度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日子。3月13日,33岁的欧某在工作时不幸被大火严重烧伤,全身烧伤面积30%,且深度达到了Ⅱ度至Ⅲ度,同时还伴有呼吸道烧伤,欧某很快被送入了赣西医院外三科进行治疗。经过27个日日夜夜,外三科医护人员竭尽全力组织救治和护理,欧某病情稳定,进一步康复治疗。
3月13日抢救关
送到赣西医院时,昏迷中的欧某变得异常烦躁,无意识地舞动着双手,声音逐渐开始嘶哑,情况十分危急。赣西医院副院长尹和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,很快重症医学科、耳鼻喉科、呼吸内科、麻醉科等科室主任赶到现场参与全院大会诊,抢救方案迅速制定。“只要有1%的希望,我们就尽101%的努力。”外三科主任刘战兵说。
患者被立即推入手术室行急诊气管切开术。1个多小时后,医护人员将欧某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。
3月13日——3月17日休克关
大面积烧伤的患者,在救助过程中都要过“休克”“感染”“功能恢复”三关,其中“休克”是最紧要的一关,这也是外三科开科以来首次收治如此重症并行气管切开的烧伤患者,对此外三科上下极为重视,立即启动特级护理。
特级护理意味着病人需要专人看护,每日需要增加三个班次,接到特级护理的指令后,外三科护理班组进入了紧张的“战斗状态”。
在护理部和外三科人员都较紧张的情况下,外三科的护士们只能放弃节假日、放弃休息,甚至一天要兼上两个班次,上了白班还要加班上大夜班,以保障护理力量的投入。几名护士24小时坚持守候在欧某病床前,密切注视伤情变化。
3月17日感染关
为防止情况的恶化,外三科团队分别于3月17日、4月7日为度过了休克期的欧某施行了两次手术,去除了坏死的皮肤,植上新的皮肤,这期间最容易受到感染。由于大面积烧伤、血容量的不足、严重创伤的应激、创面的疼痛等,导致了欧某极度烦躁不安,甚至会对护理人员闹情绪,发脾气。但每一位护士在工作已然十分辛苦的情况下,仍然对他报以微笑,安抚着他,用最大的热忱和耐心细心呵护着他,鼓励他勇敢的迈过难关,同时也反复与家属沟通,取得家属的配合,最终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。
4月9日——至今功能恢复关
经过27个日夜的努力,4月9日,欧某病情趋于稳定,脱离了危险期,进入功能恢复期,特级护理在这一天暂时解除。截至发稿日,欧某已经能自己下床行走。
编后语:
在特级护理的27天里,外三科医护人员全员满负荷运转,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,都能暂时放下家庭和孩子,主动配合特护的工作安排,人人都能做到不分昼夜、随叫随到。
护士长杨艳玲不但要精心合理的安排好护理班组的班次,做好日常管理工作,更是身先士卒日夜守护在烧伤重症病房;烧伤换药是体力活,加上三四月的天气开始炎热,每次换药医护人员都会被汗水湿透几层衣衫,而杨艳玲带领着其他护士参与了每一次的换药。
外三科护士王强新、李芳、林涛家中都有嗷嗷待哺的孩子,可是接到特护的指令,她们义无反顾的投入到特护病房。
27天日夜的守护,他们说,虽然满负荷运转很累,体能也几乎达到极限,但是看到病人一天天在好转,不仅觉得很欣慰更感到骄傲。他们用自己的承担、付出、辛勤和汗水做出了对“敬佑生命”最好的诠释,他们无愧于“白衣天使”的称号。